本站为考生提供自考信息服务,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与所示院校无合作关系,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省教育考试院和大学的网站为准。
..
志愿者

您现在的位置:自考网 > 我的自考 > 自学考试报考经验 > 正文内容

自考科目《公共政策学》复习

来源:自考网 | 2018-03-22 17:25:07 【加入收藏

最近更新时间:2018-03-22 17:29:54

公共政策学
1、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① 实事求是,是确定政策目标的一个基本原则;
②面向未来,这是由政策目标的对未来的预测性决定的;
③系统协调;
④明确具体,要对目标中有关概念、时间要求、目标内容进行界定说明;
⑤伦理考量,政策目标要符合元目标的追求;
 
2、政策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
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因此应该将问题界定、目标确定、政策抉择等从“政策规划”这一概念中剔除。
特点
①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②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3、政策设计的含义及逻辑结构
政策设计是政策分析人员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并组成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要素,产生政策方案,使各政策要素间具有一致关系,并符合现实环境,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1)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①结果 ②目标人群 ③执行机构 ④法规
(2)基本要素间的联系机制:①规则  ②工具  ③假定
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的区别
①政策规划是政策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分析概念,指的是公共政策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带有明显的“阶段论”特点;
②政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打破阶段论划分的新概念,主张政策设计的学者一般反对具有逻辑顺序特点的政策阶段理论;
 
4、明确政策规划主体的两大方面
①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主要体现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并不是说政府的规划方案必须占主导地位;
②政策规划的主体多元化。多元式政策主体中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虽然可能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可能会从局部利益出发,规划片面,但它们的参与毕竟可以对政府规划起到制约、补充等作用,既有利于克服各方的自立性,保障社会公正,也有利于汇聚各方智慧并反映各方面利益需求,以保障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5、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①紧扣政策目标
②规划多重方案
③方案彼此独立
④方案要有创新
⑤方案切实可行
 
6、政策学习及其类型
政策学习就是一个政策制定者从传统政策、现行政策或者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中获得可以利用的各种知识,包括政策理念、政策内容、政策工具的过程。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分为三种:
(一)工具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
(二)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是指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
(三)社会学习,是指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
政策移植及其类型
政策移植就是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会发生在议程建立、政策规划和政策执行阶段,尤其体现在政策规划阶段。
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会发生在议程建立、政策规划和政策执行阶段,尤其体现在政策规划阶段。从政策制定者意愿来说可以简单分为两种:
(一)自愿的政策移植    (二)被迫的政策移植
政策移植失败原因
① 信息不全的政策移植,是指政策借用国对于该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充分,不清楚它在原国家是如何运行的;
②不完全的政策移植,是指虽然政策移植发生,但是使得该政策在原国家获得成功的某些重要因素却没有采纳;
③不当的政策移植,是指没有充分注意到政策借用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方面的不同。
 
7、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① 国家元首
②行政首长
③ 民意代表
④法官
⑤执政党首脑及军事首长
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①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②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③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
④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8、政策论证一般模式和特殊形式
(1)政策论证一般模式:
①权威模式
②统计模式
③类别模式
④直觉模式
⑤分析模式
⑥解释模式
⑦实用模式
⑧价值评价模式
(2)政策论证特殊形式
①政策探究是指围绕某一政策议题或对方政策方案某些论证进行辩护的做法;
②政策对话就是政策方案的拟制者或其他的提供者就方案的政策主张及其立论理由和理论依据、驳斥理由和理论依据等方面,与决策者进行面对面交谈,目的是通过双方共同的讨论、探询甚至交锋、激辩,最终能够选择和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
 
9、政策审议及其基本方法
(1)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
①预测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最基本方法;
②可行性评估,指包括技术、经济、政治和行政可操作性;
(2)择优,则是在评估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意见;
 
10、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具体要求
(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2)决策程序的合法化,主要表现在行政系统和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要科学合法;
(3)政策的法制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
 
11、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在政府及各类公共组织的决策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危机时刻的决策难题,需要引起公共政策学界的高度关注。
从决策内容与常规性与否可分为四种类型:
(1)常规平常决策
(2)常规危机决策
(3)非常规平常决策
(4)非常规危机决策
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要素:
(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3)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手段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①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续政策的基本依据;
 
2、公共政策执行的三代发展路径
 
①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也就是所谓的自上而下的路径,主张政策是由上层通过集权、命令、控制来规划和制定的,他们被转化成各种具体化的指示,由下级部门的官员或职员来执行完成;
②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强调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政策制定者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架构,而是给予基层和地方更多裁量权使其能够采取适当措施建立政策实行环境;
③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试图建立能够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整合性概念结构;
 
3、公共政策执行的两种主要模型
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内涵:
(一)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二)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 —推广”的过程;
(三)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 —总结”的过程;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六大理论模型:
①过程模型,又叫做“史密斯模型”
②互适模型 
③循环模型
④博弈模型 
⑤系统模型 
⑥综合模型
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以美国公共学者巴达克为主要代表。他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期间包括下列规定:
①竞赛者,即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
②利害关系,即竞赛可能的原因;
③竞赛资源,包括策略与技术等软资源与财经、权威等硬资源;
④竞赛规则,这是取胜的标准或条件。公平竞赛是最基本的原则;
⑤竞赛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性质
 
 
4、政策执行者、特征及作用
政策执行者的类别
(1)官方:包括诸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官方的执行机关和工作人员;
(2)非官方:包括其他非官方政治团体、社会中介机构和个人;
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
(1)执行性,是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征;
(2)服务性,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任何公共政策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3)权威性,政策执行机关必须具有权威性,否则政策将无法执行,政策目标更得不到实现;
(4)法制性,其机构的建立,职能的确定都必须按照合法程序进行。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①执行者因素,发挥着核心作用;
②资源因素,就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性条件;
③工具因素,执行工具是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手段;
④环境因素,政策执行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5、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影响政策执行的四大因素
①政策本身:政策的合性、政策的具体性、 政策的稳定性
②执行主体:
A.政策执行组织:a.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 b.执行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B.政策执行人员:a.利益因素 b.心理因素 c. 知识因素 d.能力因素
C.政策对象:政策规定性、受动性、主观差异性
D.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
a.政治环境:政策的执行输入和输出都离不开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主要考量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情况;
c.文化环境:指政策执行系统之外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等。
 
6、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执行偏差七种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
(2)附加式政策执行
(3)残缺式政策执行
(4)代替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
(7)规避式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主观原因:
(1)执行者主观原因:执行者有限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执行能力以及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
(2)执行机构管理:①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②执行机构中沟通和协调困难;③组织制度缺陷4.政策关系处理不当
(3)执行机构宣传:①宣传不足   ②宣传过度  ③宣传不实
客观原因
(1)政策环境客观原因:政策环境的变化给政策执行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比如文化环境方面,由管制型文化向服务型文化的转变,人治向法治型文化的转变的过程,如果政策执行不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必然会产生执行偏差
(2)目标群体:①利益集团的压力 ②目标群体的文化障碍
 
7、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 — 收益分析;
(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3)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8、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
政策失灵通常又被称为政策失效和政策失败,其实质是政策执行后,政策不一定总是产生政策主体所希望的结果。
导致政策无效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
 
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原则与机制
有效的政策执行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忠实原则。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②民主原则
③法治原则
④创新原则
为了确保公共政策执行的高效。公共政策执行要重点构建和完善以下机制:
(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①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信息网络和政府上网工程; 
②优化政策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加大政策信息及其披露力度;
(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①公民参与执行计划
②公民参与执行监督
③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① 激励机制   ②责任追究机制  ③监督机制

上一篇: 自考考试前的三部曲 下一篇: 自考考研调剂系统凌晨开放

  • 扫二维码
    关注自考微信

    获取更多自考猛料!欢迎关注自考网官方微信
    我们在这里等你哦~
  • 扫二维码
    关注志愿者老师微信

    获取最新自考报名,获得免费自考一对一解答机会
    更多的自考难题、自考疑问、网络上无法搜索到的,我们将人工帮助你~
     

重要的事情,电话里聊